孩子出現這些癥狀,可能是中暑了!

來源: 南寧市融媒體中心 2025-07-09 10:59:27 我來說說 閱讀

近日,全國多地氣溫持續攀升,“高溫”話題頻頻登上熱搜,廣西也開啟了“蒸籠模式”,不少地方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高溫天氣下,如何有效預防孩子中暑成了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

戶外活動盡量安排在清晨和傍晚,選擇有樹蔭的步道。

戶外活動期間,要多補充水分,謹防中暑。

孩子中暑啥癥狀?這些信號要警惕!

近期,南寧多家醫院就接診了不少中暑的孩子。6歲的韓韓和他的朋友們參加夏令營時,在高溫下長時間進行足球訓練,因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出現了頭暈、惡心、嘔吐的癥狀,緊急送醫后確診“中暑”,這樣的案例并非個例。

南寧市第二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黃毅毅介紹:“每年這個季節,都會遇到一些中暑的孩子,常見的是大孩子在戶外高溫長時間運動,比如踢球、跑步、參加軍訓或者夏令營活動時發生的。小一點的寶寶也有,比如被單獨留在停著的車里,或者家長怕孩子著涼捂得太嚴實導致體溫升高的。輕的只是頭暈惡心,嚴重的也有送來時已經意識模糊、身體高熱的。”

那么,“真中暑”和普通“熱得難受”有啥不一樣?普通“熱得難受”時,孩子可能喊熱、出汗多、臉紅、有點沒精神、口渴。這時趕緊到涼快地方休息、喝水,通常很快就能緩過來。而“真中暑”,特別是比較嚴重時,會有體溫異常高(超過39℃,甚至40℃)、皮膚干燥發燙、精神狀態不佳、昏迷、抽搐或極度萎靡。“出現這些危險信號,就是中暑的癥狀,必須馬上急救并送醫!”黃毅毅強調。

為啥孩子更易中暑?這些做法要牢記!

“大人總覺得孩子皮實,多曬太陽還補鈣,其實高溫天氣下,孩子比大人更容易中暑?!?黃毅毅介紹道。這背后有著生理結構和行為特點的雙重原因:孩子體溫調節系統還沒發育完全,就像小機器散熱功能沒大人好,容易產熱多卻散不出去;而且孩子體型小,相對體表面積大,水分和鹽分丟失得快,同樣的活動量,他們更容易脫水;再加上孩子自主能力弱,玩起來就忘了一切,熱了不知道休息,渴了不知道喝水,不舒服了也說不清楚。這些因素疊加,讓孩子在高溫環境下格外脆弱。

那怎么預防孩子中暑呢?關鍵在于“躲高溫、勤補水、巧穿衣、硬防曬”。專業人士建議,盡量別讓孩子在中午12點到16點這段時間出門,戶外活動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實在要出門,也盡量走有樹蔭、遮陽棚的路。熱了就去商場、地鐵站、圖書館這些有空調的地方避避暑。在戶外隨時給孩子補充水分,別喝含酒精、糖分高的飲料,也別喝冷凍的,容易刺激腸胃。穿衣服要選輕薄、透氣、吸汗的純棉、紗布、莫代爾這些天然材質,淺色衣服反射陽光,比深色涼快,衣服寬松點,讓空氣能流通,帶走汗水和熱氣。關鍵部位要做好防曬,戴寬檐透氣遮陽帽,穿輕薄透氣的防曬衣或長袖襯衫,戴兒童太陽鏡保護眼睛。

此外,很多家長認為炎熱的夏天,泡在水里玩就不會中暑了,其實是不對的。如果泡在水溫較高的水里,身體的熱量散不出去,再加上游泳、打水仗也是劇烈運動,身體在持續產生熱量,也會導致中暑。加上水面反射紫外線,更容易曬傷。因此,玩水時要選擇水溫較低、水質安全的地方,避開最熱時段,玩20分鐘就上岸到陰涼處休息、喝水;涂抹防水型防曬霜,戴泳帽、穿防曬泳衣更好。

【識多點】“避坑”指南:這些防暑誤區要記牢!

誤區一:中暑后“猛灌藿香正氣水”:非常不推薦,尤其對孩子!大部分藿香正氣水含高濃度酒精(40%—50%),可能引發酒精中毒!孩子中暑后身體虛弱,酒精刺激可能雪上加霜。

誤區二:小寶寶涂了防曬就不怕曬:6個月以下的寶寶不建議涂防曬霜,他們日常防曬可靠物理遮擋,如嬰兒車全遮陽棚、寬檐帽、輕薄透氣的長袖衣褲、專用防曬小傘等。對于兒童,防曬霜建議選擇成分是氧化鋅或二氧化鈦的物理防曬霜,適合兒童敏感肌。

誤區三:運動后立刻猛喝冰水、沖冷水澡:劇烈運動后身體很熱,喝大量冰水可能引起胃腸道痙攣或心血管不適。應先休息一下,喝常溫水或涼白開,小口慢飲。等汗落了再用溫水沖澡。

誤區四:陰天、多云天就不用防曬防中暑?:紫外線(尤其是長波紫外線)能穿透云層,陰天也可能把人曬傷,悶熱的陰天同樣容易中暑,該做的防護一樣不能少。


責任編輯:楊艷麗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快去評論吧。
網友評論
0條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