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山、騮馬山開展枯死樹木清理工作 護綠心切的市民很關心
林園部門:這是為山體換“新衣”
最近,不少市民在爬山時發現,七星山和騮馬山上有施工隊在砍伐樹木,這一情景讓向來愛護樹木的桂林人憂心不已。眾多熱心市民紛紛向景區和林園部門反映情況,擔憂這些地方出現亂砍濫伐現象。
對此,林園部門迅速展開核實工作并作出回應:“這些施工隊并不是亂砍濫伐,而是在實施山體復綠及撫育施工作業,是在為石山換‘新衣’。”
兩座石山清理工作引發市民關注
“有人在山上砍樹,這是什么情況?不會破壞生態嗎?”這幾天,七星公園管理處接到了不少市民的詢問電話,很多市民在晨練或游覽時,看到山上出現施工人員正在砍樹,出于對生態環境的擔憂,他們趕忙向公園、林園部門以及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反映情況。
9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七星公園內的七星山。在半山腰處,有幾位施工人員正在作業。記者看到,他們正拿著圖紙仔細比對,找到需要砍伐的枯萎樹木,地上堆放著不少已經鋸下的枯枝。
七星山山體施工單位現場技術負責人、高級工程師廖秀紅告訴記者,最近幾天,的確有不少市民關注到了這件事。“我們在現場作業時,也有市民會上前詢問,他們主要是比較好奇為什么要砍樹,同時也很擔心這些樹沒死就被砍掉,認為這樣會破壞生態。”她表示,面對市民的疑問,施工人員都會耐心解釋、說明情況,目前施工現場也已經豎起了公告牌。
廖秀紅說,施工人員并非亂砍濫伐,而是在實施七星山山體復綠及撫育作業,目前工人們正在對公園內的山體開展枯死樹清理工作。“市民如此關心此事,充分說明桂林人的愛綠護綠意識非常強,我們也會跟反映情況的市民說,如果他們發現公園里還有沒清理到的枯樹,也可以向我們反饋。”
與七星山一同開展山體復綠工作的,還有位于桂湖邊上的騮馬山。記者在現場看到,此處也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枯枝清理工作,山體一側已有較多枯枝被砍下,施工人員將這些枯枝一一截成小段,并綁扎成捆。
項目技術支持單位桂林市石山綠化試驗站高級工程師劉桑妮介紹,自開工以來,他們陸續收到了許多市民對施工項目的詢問。“騮馬山也是市民常去的登山地點,大家很關心為什么要砍樹,我們把這項工作講清楚后,大家都挺理解的,都說‘這是好事,應該支持’。”
清理枯枝是為復綠工程“騰空間”
記者從桂林市林業和園林局了解到,桂林的山大多都是石山,喀斯特石山是巖質基底,土層薄、生態脆弱。2022年以來,桂林多處石山上的原生植被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衰敗或不完整現象,由于植被枯萎,這些石山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山體裸露情況。
市石山綠化試驗站主任、高級工程師熊顯震表示,經過實地踏勘,市區的西山、七星山、老人山、騮馬山等石山,基巖裸露度在35%-80%之間。這些石山的山體土地利用類型為灌木林地,土壤類別為石灰土,土層厚度25-40厘米,植被類型為喬、灌木型。其中,一座石山山體為重度石漠化,其余石山為中、輕度石漠化山體。
2024年,市林園部門積極申報中央財政國土綠化示范項目,同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2024年中央財政國土綠化示范項目實施方案》通過財政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組織的競爭性評審,被列為2024年林業草原改革發展資金支持國土綠化示范項目。今年6月,騮馬山、七星山等12座山體的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石山復綠工程正式啟動。
據介紹,騮馬山此次清理枯死樹木施工面積約為13000平方米,七星山約30000平方米。劉桑妮介紹,石山復綠工程的第一步就是要清理山體上枯死的喬、灌木。“清理枯死樹木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山體復綠工程,枯死的樹木不僅影響山體的美觀,還可能成為火災隱患。”
她告訴記者,通過清理這些枯死樹木,不僅可以為新的植被騰出空間,確保補植的苗木能夠健康生長,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的傳播,為山體的生態修復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也能避免枯樹繼續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和長勢良好的植株搶營養。此外,清理掉枯樹也可以減少山體滑坡的風險,為山體修復提供更加穩定的基礎。
預計3年內12座石山換“新衣”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不少市民十分關心山上枯樹被砍掉后是否會補種新樹木。劉桑妮表示,兩座石山清理枯樹的工作預計會在兩三個月內完成,接下來,就要對山體樹木枯死區域進行補植修復。
“枯死樹木清除完成后,補植修復是關鍵環節。”劉桑妮說,林園部門會根據山體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樹種進行補植。這些樹種不僅要適應桂林的氣候條件,還要具有良好的觀賞價值,以確保修復后的山體既能恢復生態功能,又能提升城市景觀。“比如會使用石山榕、檵木、任豆、油麻藤、黃連木、石山紫薇、胡枝子、雙莢槐、狗牙根等植物,預計會在明年春天播撒種子或種植小苗,到了明年9、10月份,應該就會有初步景觀效果了。”
熊顯震告訴記者,除了補植修復,部分山體還將安裝噴淋系統。這一措施可以確保新植的苗木在干旱季節能夠得到充足的水分,提高成活率。“噴淋系統還可以根據天氣情況自動調節噴水量,實現智能化管理,節約水資源,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這些石山將得到有效的生態修復。”
據他介紹,除了騮馬山和七星山外,還有南溪山、西山、疊彩山、伏波山、象山、老人山、穿山、飛鳳山、隱山、萬福路旁山體等10座石山會陸續開展石山復綠工程,施工面積共3674.45畝。預計3年內,這12座石山都會完成生態修復綠化工作,換上“新衣”。
“通過石山復綠,能有效提高植被覆蓋率、減少山體裸露面積,不僅防止了土地的風蝕裸露化,也增強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市林園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石山復綠也會增加動物群落多樣性,進一步豐富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此外,通過植被重建,還可以凈化空氣,改善周邊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對局部環境空氣和小氣候產生長效影響。
除了生態效益,石山復綠也將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石山復綠將改善自然景觀,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同時也能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桂林觀光旅游,在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方面起到積極作用。”該負責人說。
記者唐霽云 實習生唐欣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