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中!桂林的“老水管”陸續換新

來源: 桂林晚報 2025-07-03 10:14:28 我來說說 閱讀

  近日,我市召開桂林市2023—2025年城市供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項目新聞發布會。記者了解到,我市啟動城市供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三年攻堅行動,對老城區18條主次干道的“老水管”陸續換新。這次新水管有什么特別之處?這次施工又有什么亮點?記者為此采訪了桂林市自來水有限公司。

  供水“主動脈”加粗 部分路段管徑最大增至1米

  記者從桂林市自來水有限公司了解到,全市供水管網面積已達260平方公里,覆蓋了6城區所有城市建設規劃區,其中,直徑80毫米以上的供水管道總長度超過2000公里。

  “部分老水管已經‘工作’超過20年了,這就是開展桂林市2023—2025年城市供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項目的原因。”桂林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海峰告訴記者,部分市政供水管道使用的灰鑄鐵管、預應力混凝土管已投入運行超20年,管道老化破損情況逐步凸顯,“這一狀況不僅使得供水系統漏失水量有所增加,也導致管道停水檢修頻次上升,對城市供水的安全穩定造成一定影響。”

  據介紹,此次改造項目對秀峰區、疊彩區、七星區、象山區的18條城市主次干道的供水管網進行更換,涵蓋陽江路、西山路、空明西路、驂鸞路、桂磨路、鐵佛路、中山北路等路段,累計要換30.853公里新水管。

↑ 施工人員在進行作業。(桂林市自來水有限公司提供)

  “這次用的新水管直徑從100毫米到1米不等,我們根據不同路段周邊的用水情況,會對新水管的管徑進行調整,像瓦窯東路這次在管網改造時,水管直徑從原來的80厘米擴大到1米。”汪海峰告訴記者,大管徑相當于給供水“主動脈”加粗了,旅游旺季、夏季供水高峰期時,供水穩定性更高了。

  改造已于2024年底開工,分三個標段穩步推進。桂林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管網科主任袁維介紹,因為改造的18條主次干道車流人流密集,作業面狹窄,且地下還有各種管線“交織”,施工難度大。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管道安裝約6.46公里,其中,陽江路、九華西一里路已完工,中隱北路、六合路、鐵佛路、空明西路、桂磨路、驂鸞路、黃桐路等9個項目正加速快進建設中,“預計項目在2026年底工程全面竣工”。

  “加強版”球墨鑄鐵管上陣 “抗壓”能力升級

  這次改造有個明顯變化:所有老式灰口鑄鐵管、老式混凝土管都要換成球墨鑄鐵管。

  ↑ 改造項目使用的球墨鑄鐵管。

  “桂林在2000年前后,在廣西率先使用球墨鑄鐵管材作為供水管網材料。”汪海峰表示,與老水管相比,球墨鑄鐵管更結實,強度是傳統管材的3倍,還耐腐蝕、不易生銹,管網壽命能延長至50年以上,“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延展性好,其斷裂伸長率通常在10%以上,說白了就是新水管‘能屈能伸’,能承受一定的沖擊和變形,不容易突然斷裂。”

  這次改造還首次使用上“加強版”球墨鑄鐵管——K10級。袁維說,以前桂林使用的球墨鑄鐵管為K9級,現在升級成K10級,不僅管壁厚了,抗壓程度也更高了,在供水系統里面,可以算得上是“高配”了。K10的球墨鑄鐵管穩定性、柔韌度、延展性更高,將在六合路、濱江路、瓦窯東路等車流量大路段的機動車道進行鋪設,能更好應對地面沉降、地震等風險,相當于給供水管網裝了“安全氣囊”。“K10的球墨鑄鐵管極大提升管網系統適應復雜地質環境能力,從根本上保障城市供水系統今后運營穩定和安全,為城市基礎設施提質升級筑牢根基。”

  “B超”精準定位 “環保神器”降低施工影響

  前幾天,記者經過西山路的時候看到,在非機動車道的路面上,有不少紅色的記號標識。袁維告訴記者,這是施工前做的“地下管線CT”——施工方和設計、監理單位一起提前摸清水管、電纜等地下管線的位置,“我們不僅會跟各管線單位了解改造路段不同的管線分布情況,也會通過探坑操作進行管線探底,就像給馬路做‘B超’,哪里有管線都標得清清楚楚。這樣一來,挖溝時就能避開其他管線,新舊水管無縫對接,既安全又省事”。

↑ 施工人員進行新管鋪設。(桂林市自來水有限公司提供)

  管道改造在多處路段與“海綿城市”建設一體推進,通過提前研判城市管網脈絡結構,科學預埋在人行道的供水支管,避免了道路多次“開膛破肚”和“馬路拉鏈”。施工時還用了不少“環保神器”——低噪音液壓破碎機減少噪音、濕法噴淋抑制揚塵以及渣土車全封閉運輸、裸露土方蓋防塵網、嚴格執行夜間不施工規定,盡量減少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在改造項目實施的同時,桂林市自來水有限公司還在積極推進桂林市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項目和桂林市臨桂區域供水管道工程項目2個重點項目。

  “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項目將以科技手段賦能精細化管理。通過搭建智能監測平臺,對供水管網實施網格化分區管控,實時采集流量、壓力等運行數據,精準定位漏損隱患點。建成后將形成‘精準感知—智能診斷—快速處置’的閉環,實現漏損問題早發現、早修復,有效降低管網漏損率,從而減少水資源無效損耗。”汪海峰說,臨桂新區舊管網改造項目則將臨桂新區管網改造得更合理布局,有效解決臨桂高峰期水壓不穩問題,“不管是老城區換水管、治漏損,還是臨桂改造管網,都是用科技給傳統供水系統‘升級’。最終目標是讓大家用上更穩定、更安全、更放心的水,為桂林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添一份力。”

  來源丨桂林晚報(記者譚熙)


責任編輯:申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