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余先生從來都沒有想過,“乳腺癌”會找上40多歲的自己。
3年前,他發現右邊的乳頭下方,長出了一塊成人拇指大小的疙瘩。這個小疙瘩不痛不癢,就沒太當回事。漸漸地,這個小疙瘩表面的皮膚出現破損潰瘍,并且奇癢無比。他還是沒當回事,只是去藥店買了點消炎藥。沒想到,隨后的10個月內,小傷口漸漸增大,甚至蔓延到胸大肌、肋骨、胸壁。
余先生這才覺得不太對,趕緊去了醫院……
圖源:廣東臺觸電新聞”視頻截圖
診斷結果讓他嚇了一跳,他被確診為——乳腺癌!
相信很多人也會和余先生一樣震驚:男人,也會得乳腺癌?是的!“性別男”,從來不是乳腺癌的“免病金牌”。
圖源:廣東臺觸電新聞”視頻截圖
男性乳腺癌的死亡率更高
和很多人認為的一樣,乳腺癌確實是全世界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相對來說,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在臨床上比較少見。男性乳腺癌在男性癌癥中占比不足1%。在我國,發病率約0.4/10萬。但是,少并不等于不會發生。
最近幾年,男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更糟糕的是,有研究證明:男性一旦患了乳腺癌,情況可能更加嚴重,死亡率會更高。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男性乳腺癌的特征不明顯,經常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就像前面的余先生,很多男性通常對胸部的異常不夠重視,甚至對乳腺癌都沒有概念,總覺得都是小事兒。這樣一來二去,病情越拖越嚴重,等到發現就成了晚期,大大增加了治療難度!
乳腺癌找上門
可能有這4個特征
什么樣的男性,要小心乳腺癌呢?研究證明,有這4個特征的男性,確實要多注意:
1、年紀大
據統計,男性乳腺癌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升高,大多數的乳腺癌是在50歲以后發現的。男性乳腺癌的平均診斷年齡(63.3歲),大于女性(59.9歲)。
2、激素水平失衡
患有肥胖及糖尿病、一些肝臟疾病、睪丸異常(睪丸受傷、腫脹或者切除),或者正在接受雌激素治療的男性,體內雌激素水平會升高,會更易患乳腺癌。
3、家族遺傳病史
如果近親(一級或者二級親屬)患有乳腺癌,男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會更高。
4、攜帶某些突變基因
某些基因(如BRCA1和BRCA2)的遺傳變化(突變)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其中BRCA2基因突變更常見。
此外,如果在高磁場、高溫環境中工作,或者接觸汽油和廢氣,男性患乳腺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特別注意如果有乳腺癌家族史、通過基因檢測發現BRCA突變的男性:最好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管理患病風險。
什么是乳腺癌,危害幾何?
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醫師孫強: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細胞在多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發生增殖失控。疾病常表現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晚期可因癌細胞發生遠處轉移,出現多器官病變,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
乳腺癌有哪些高危因素,能否針對性預防?
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主任周易冬:乳腺癌相關的危險因素可分為固有因素和可控因素。固有因素是與生俱來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月經初潮年齡早、絕經年齡晚等。
而可控因素包括:長期抽煙喝酒、高動物脂肪飲食、肥胖、睡眠不足、長期情緒不良等。長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或保健品,也可能增加患病幾率,如長期口服避孕藥等。
實現針對性預防,建議做到“固有因素加強認知,可控因素加強干預”。
當家族中出現多位乳腺癌患者時,建議盡早開始乳腺定期檢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模式,進一步降低個體風險,如保持健康體重,堅持鍛煉,避免熬夜,舒緩心理壓力,不抽煙、不酗酒等。這些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發病風險。
如何進行定期自我檢查,有哪些篩查建議?
周易冬:乳腺癌的早期發現對治療和預后至關重要。就自檢而言,建議最好在月經結束后7至10天自我檢查,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腹觸摸整個乳房,輕輕地觸摸皮膚下的任何腫塊或變化。觸診后可以對照鏡子,檢查兩個乳房是否有形狀或輪廓的任何改變,包括乳頭溢液、凹陷或乳房皮膚是否凹陷、水腫、發紅等。
就篩查而言,建議40歲及以上女性要每年進行乳腺癌篩查,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應提前至35歲甚至更早。
來源:新華社、深圳衛健委、騰訊醫典編輯:黃琳 肖苔審核:蘇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