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市民解先生點開手機上的“廣西駕培”小程序,輕觸屏幕,完成駕校選擇、電子簽約、學費繳納,全程不到十分鐘。“以前朋友學車總擔心遇到亂收費或退費難的問題,現在學費直接打進銀行監管賬戶,練多少付多少,心里踏實多了。”解先生感慨道。
解先生的安心,源于桂林駕培服務的一場深刻變革。今年6月16日,桂林全面啟用機動車駕駛培訓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廣西駕培平臺”)線上報名繳費功能,這標志著桂林駕培服務正式接入“指尖時代”,該平臺成為全市機動車駕駛培訓報名的唯一官方途徑,各駕培機構所有學員需使用公共服務平臺線上報名繳費建檔。同時,這也意味著桂林駕培服務邁入全鏈條監管的新時代。
截至6月29日,全市42家正常招生的正規駕校、登記在案的1000余名教練員已納入平臺統一管理,更多符合條件的駕校與教練員正在陸續錄入中。
行業變革:終結跑路陷阱,按學時“解鎖”學費
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廣西駕培行業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駕培投訴量居高不下,中介卷款跑路、退費推諉等亂象頻發,嚴重損害了學員的合法權益。
為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聯合公安交警部門積極探索“互聯網+駕培”模式,打造了廣西機動車駕駛培訓公共服務平臺,于2024年在柳州市和北海市進行試點,并逐步在全區推廣普及。
桂林作為廣西第二批上線該平臺的城市,同樣面臨著類似的行業問題,推進平臺使用有著深刻的行業背景與現實緊迫性。
市交通運輸局綜合運輸管理科副科長吳起濤介紹,今年4月30日,桂林啟用廣西駕駛培訓公共服務平臺,經過一個多月的調試完善,于6月16日全面啟用。6月20日,該局組織召開“廣西駕培平臺”操作培訓會,確保全市各駕培機構工作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平臺操作流程、充分理解平臺功能價值、有效解決使用中的實際問題。
該平臺構建起全鏈條閉環管理體系,集學員網上擇校報名、簽約繳費、計時培訓等功能于一體。它為駕培機構提供了宣傳競爭平臺,為學員打造權威便捷的服務平臺,也為管理部門提供了監管平臺,旨在實現學員滿意、駕校良性經營、部門規范管理的多方共贏。在保障學員權益方面,平臺推行“先培后付、計時收費、陽光收費、一費到底”模式,學員線上簽約繳費,若遇駕校額外收費可投訴,主管部門將及時處理。
“廣西駕培”報名的培訓費包含綜合服務費、基礎和場地駕駛培訓費、道路駕駛培訓費及合同列明的其他費用,不包括考試、體檢、模擬考場適應性訓練等費用(有關考試和補考費用由學員按公安考試部門規定自行繳納)。
該平臺依托大型國有銀行構建“資金監管”模式,學員通過平臺繳納的學費,直接進入駕校在銀行的監管賬戶并處于凍結狀態。同時,學費并非一次性支付給駕校,而是嚴格按學員實際完成的培訓階段分步解凍:學員成功建檔后,駕校可解凍第一階段費用;完成科目二、科目三規定學時后,才能分別解凍第二、第三階段費用。學費解凍并非人為操作,而是由平臺自動抓取監管平臺中的有效學時數據,學員達到合同約定的培訓階段學時標準后,系統自動觸發解凍流程。“學時達到為什么不解凍?”的疑問在技術層面被杜絕,也擠壓了“偷工減料”的空間。學員與駕校均可通過平臺實時查看資金解凍狀態,整個過程透明可視。
“這徹底改變了駕培行業多年‘先交全款后培訓’的傳統模式,”吳起濤表示,“先培后付”從根源上鎖住了學費安全,有效防范了“跑路”風險,保障了學員的核心權益——資金安全。
與此同時,公共服務平臺與廣西駕駛培訓監管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監管服務平臺”)聯網運行工作,實現駕培服務與監管 “一張網”的深度對接——駕校必須通過計時平臺實時、規范上傳學員培訓數據,如訓練時間、地點、教練車信息等。如果教練車不在本校備案的訓練場培訓學員,系統將無法上傳有效計時數據。
“這意味著傳統掛靠教練‘打游擊’、隨意異地練車的亂象將被系統自動識別并阻斷。”吳起濤說。
記者親測:平臺報名流程方便清晰
為親身體驗這一便民新舉措,記者通過微信搜索并打開了“廣西駕培”小程序。
映入眼簾的是簡潔明快的藍色界面,“我的駕培”“找駕校”“找教練”“理論學習”“最新要聞”“服務專區”等模塊一目了然。記者授權登錄后,點擊“找駕校”,定位桂林市,隨即彈出了全市已入駐平臺的合規駕校列表。
廣西駕培公共服務平臺操作流程宣傳單。(記者蔣璇截圖)
記者隨機分別選擇了其中幾家駕校,點擊進入詳情頁:訓練場實景照片、教練車圖片、C1/C2等不同車型的詳細報價(明確標注不含考試費等)、合同統一模板預覽,學員評價星級以及具體的評價內容清晰展示。
記者在選定陸通駕校和C1車型后,點擊“立即報名”,進入信息填寫頁面。按要求輸入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并進行了人臉識別實名認證。隨后,系統彈出《廣西壯族自治區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服務合同》電子文本,記者仔細閱讀了培訓內容、費用構成、退費規則(明確列出了不同階段的退費比例)及雙方權責條款,確認無誤后,在屏幕上手寫簽名完成簽約。
在微信搜索“廣西駕培公共服務平臺”后,點擊進入小程序,即可看見該頁面。(記者蔣璇截圖)
緊接著,頁面跳轉至支付環節,支持微信支付等多種方式。完成支付后,手機便收到來自簽約銀行(大型國有銀行)的短信通知:“您尾號XXXX的賬戶支出人民幣1900元(駕培學費監管),該筆資金已凍結在陸通駕校監管賬戶。”登錄小程序“個人中心”,在“我的訂單”里,訂單狀態清晰顯示為“報名成功”,學費狀態則為“凍結中”。
記者還模擬了退費流程。在小程序“個人中心”—“我的訂單”中找到報名訂單,點擊“申請退款”,系統提示需選擇退款原因并上傳必要說明(如退學證明)。提交后,狀態顯示為“等待駕校審核”。
桂林市陸通駕校主管杜佳靜向記者表示,他們將在規定工作日內處理,主管部門也會進行監督,確保按照電子合同約定的條款執行退款,資金解凍后即可退還學員。對于需要轉學的學員,平臺會指引其先聯系新駕校溝通,再攜帶原駕校蓋章的教學日志或交通部門出具的學時證明前往辦理,流程清晰,減少糾紛。
同時,駕校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學員,完成線上報名繳費后,接下來還需本人到駕校進行拍照面簽,后續才能將資料上傳至交警車管部門。
市民聲音:便捷觸手可及,期待服務深化
對于廣大學車群體,特別是年輕人和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而言,線上報名繳費的便利性感受最為直接。
“這真的是太方便了,為我們省去了很多麻煩。”白領李女士通過平臺完成報名后興奮地告訴記者,此前,她聽同事說報名學車至少要跑駕校兩三次,工作日還得請假。現在,她利用午休時在手機上指指點點就搞定了報名和繳費,而且看到有交警和市場監管的背書,她感覺更正規、更放心。
陸通駕校辦理大廳內,工作人員正在向市民講解線上報名繳費的流程。(記者蔣璇/攝)
市民小張在平臺上比較了多家駕校的價格和評價后表示,以前選駕校像開盲盒,現在信息透明,能像網購一樣貨比三家,避開了“黑駕校”的坑。不僅如此,學員也能清楚地了解教練員的基本信息,包括所屬駕校及教齡等等。
“以后如果遇到糾紛也不用擔心扯皮了,維權路徑很清晰。”異地務工人員王師傅對此感觸更深。以前他在老家報名考駕照,后來出來打工,辦理退費或者轉校手續十分麻煩,現在有了全區統一平臺,而且有相關主管部門監管著,萬一有什么變動,處理起來能更規范簡單。
駕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針對一些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或無智能手機的群體,平臺也提供了解決方案——工作人員可使用自己的手機協助完成報名流程(需進行人臉識別等身份驗證),確保服務覆蓋無死角。
教練員(右)正在刷卡核驗學員信息。(記者蔣璇/攝)
另一方面,市交通運輸部門也組織刊印了紙質版的教學指南宣傳單,并放置于各駕校業務辦理大廳。
市民在對該平臺點贊便捷的同時,也提出了進一步的期待,例如希望平臺能盡快上線更全面的線上服務,如模擬考試、訓練進度查詢、教練評價以及投訴反饋渠道等,實現學車全流程的“一網通辦”。
未來展望:效率提升規范發展,構建行業新生態
在業內人士看來,平臺帶來的變革遠不止于資金安全,它正重塑著整個駕培市場的選擇與評價生態。
“錢沒進駕校口袋,而是在銀行‘保險箱’,每解凍一筆都意味我們完成了服務,”有著二十余年從業經驗的教練員秦師傅指著手機解凍狀態坦言,“教得好不好,學員說了算,錢也是練到位了才能拿到。我們要教得更認真才行,畢竟課時不足就拿不到錢。”
桂林市駕校行業協會會長、陸通駕校校長盧桂雙認為,這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行業生態的重構,平臺推動駕校從價格戰轉向服務品質競爭,對規范市場具有里程碑意義。
“當差評能影響招生,服務就成了生存線——這才是行業健康的信號。”盧桂雙說,未來,平臺上學員的評價將作為駕校星級評定與培訓能力認定的重要依據。評價公開了,服務不好直接影響招生,倒逼著駕校和教練員更注重教學質量和學員體驗。
陸通駕校模擬場內,學員們正在進行模擬測試。(記者蔣璇/攝)
恒鑫駕校校長蘇鵬表示,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加速滲透,以及交通、交警、市場監管等部門協作機制的不斷完善,一個涵蓋報名、學習、訓練、考試、反饋、監管的全鏈條、智能化駕培新生態正在桂林加速成型。
市交警部門表示,平臺將在規范學員學時、避免學時造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也為日后推動培訓學時與交管考試系統無縫對接打下良好基礎。
“該平臺是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便民惠企的重要載體。線上繳費不僅提升了資金監管效率,更能有效遏制部分駕校的違規收費行為,其成功運作離不開交警部門在數據核驗、市場監管部門在規范秩序上的鼎力支持。”市交通運輸服務中心副主任駱榮興表示,桂林啟用廣西駕培平臺的意義遠超報名繳費的便利本身,它通過數字化手段和有效的監管合力,正在重塑駕駛培訓的服務模式、管理方式和評價體系,推動整個行業向更透明、更高效、更規范、更以學員為中心的方向發展。未來,市交通運輸局將持續優化平臺,加強監管,打擊“黑駕培”,推動桂林駕培服務管理水平提升。
來源丨記者蔣璇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