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桂林市七星區理論宣講交流會暨“青藍工程”階段總結會在高新開發大廈二樓多功能廳召開。“青藍工程”的第一期學員正式“出師畢業”,將跟隨導師學習理論宣講的“接力棒”,傳給了第二期學員。
在活動現場,學員們和導師依次上臺發表結業感言和結業寄語,學員向導師獻上了謝師禮物及鮮花。黃媛、丁雨荷、陳國曉三名學員創新宣講模式,通過宣講、朗誦、音樂、舞蹈等多元化形式,用一場跨越時空的匯報演出,“沉浸式”展現了黎潔霜、黃文秀兩位不同時代有志青年的獻身故事和年輕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
“‘青藍工程’是七星區委宣傳部根據自身實際,創新開展的年輕理論人才培養的課堂。第一期學員在‘導師制’培育體系下快速成長蛻變,成為了轄區各單位的基層宣講骨干。通過這樣的接力培養形式,發現和鍛煉更多的理論人才,通過邊學、邊聽、邊做,實現宣講與實踐良性互動,傳承‘理響七星’的使命任務,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七星區委宣傳部主要負責人陽明表示。
據了解,2024年,桂林市七星區“青藍工程”正式啟動。桂林市七星區圍繞基層理論宣講的人才培育、內容供給、形式創新等需求,整合黨政資源、高校智慧、社會力量,通過鍛造“青藍工程”培育鏈、創新“多維融合”傳播法、定制“分眾化”宣講菜單等三大舉措打造“理響七星”宣講炬陣。已經累計開展導師示范課、學員試講會等50余場。
同時,該區積極創新理論宣講的模式與形式,精心編排黨史情景劇《信仰之光》,將蘇蔓、羅文坤、張海萍舍生取義的事跡搬上舞臺,制作推出《從中國共產黨入黨誓詞的變遷學黨史》《青年擔當 七星區“00后宣講員”登場》等一批微視頻,形成《呵護綠水青山 唱響田園牧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華僑農場開花結果》《互嵌式社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東江實踐》等一批沾滿泥土氣、飽含民生情的精品課。學員通過參與群眾基層活動、矛盾調解、政策解讀等實戰宣講,從“理論小白”成長為“百姓名嘴”。他們蛻變的故事吸引了轄區更多干部群眾加入理論傳播行列,所展示的教學內容、開展的活動,讓人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轄區群眾反響熱烈。
通訊員:王亞東 王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