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米入餡 “粽”享別樣桂林味 這家小店讓嘗鮮者變成了回頭客

來源: 桂林生活網-桂林晚報 2025-07-12 09:45:45 我來說說 閱讀

  


  →琳瑯滿目的粽子。

  


  →扣肉板栗粽。

  


  ↓陸芳梅在幫顧客裝粽子。

  


  ↑小店地址(手機軟件截圖)。

  


  →小店門面。

  在桂林,粽子是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美味,無論是節慶時分還是尋常日子,都能勾起人們的食欲。在八里街銀莊巷,就有一家不起眼的粽子店。店主堅守傳統手藝,用雙手精心包制每一只粽子,用粽葉包裹糯米與餡料,做出來的粽子軟糯咸香、油潤可口,肉香與米香交織交融,令人回味無窮。

  ★推薦理由 料足味正 軟糯不膩

  這家店的粽子是真材實料,咬一口全是肉,糯米也裹得緊實,一點都不松散。最難得的是不膩,吃完一個還想再來半個,家里人都愛吃,我都經常過來買。

  ——家住九龍花園的張阿姨

  ★記者探店 扣肉板栗粽創新出彩

  日前,記者來到八里街銀莊巷,剛走到巷口,就看到一家懸掛著綠色招牌的粽子店,招牌上寫著“溢泉香粽”四個大字。門店前的長條桌上,整齊碼放著多種口味的粽子。記者剛到的十分鐘內,就看到不少路過的市民被這誘人的粽子吸引,紛紛排隊購買。看得出來,這家小店在附近居民心中已是小有名氣的“老店鋪”。

  盡管端午已過,“溢泉香粽”的生意依舊不錯。店主陸芳梅一邊給顧客裝粽子,一邊和記者聊了起來:“我們這店每天凌晨3點就得開工。泡糯米得選當年的新米,提前用清水浸泡6小時;腌肉用的鮮肉,要按比例拌上調味料,靜置一晚才行;包粽子也有講究,每片粽葉都要刷干凈再泡軟,糯米裹得松緊合適,這樣煮出來的粽子才好吃。”她說,小店從早上7點營業到晚上8點,所有粽子都是手工制作,每天限量售賣,賣完就收攤,不少熟客都知道得早點來才能買到喜愛的口味。

  店內的價目表一目了然:最便宜的鮮肉豆子粽2元一個,最貴的扣肉板栗粽8元一個,此外還有紫糯米板栗粽、排骨板栗粽等多種口味。陸芳梅介紹,鮮肉豆子粽很受老主顧歡迎,每天一上架就賣得很快;扣肉板栗粽是自己創新出來的口味,將香芋扣肉包入其中,用料實在,來旅游的客人常買幾個當伴手禮。

  “老板,來兩個鮮肉粽,我給爸媽帶回去明天當早餐。”剛下班的王先生拎著公文包走到前排,熟絡地和陸芳梅打招呼。他告訴記者,自己在隔壁街上班,下班都會特意繞路來買。“我爸媽吃了幾年,就認這個味道。他們總說,這手工包的粽子比超市里機器做的有‘煙火氣’,米香和肉香都更濃郁。”

  記者也忍不住買了一個扣肉板栗粽,想要親自品嘗這份獨特的美味。陸芳梅從大鐵鍋里撈出一只,熟練地解開系著的糯米草,剝開粽葉,油亮的糯米緊緊粘在一起。咬一口,肉香立刻在嘴里散開:扣肉燉得入口即化,瘦肉鮮嫩有嚼勁,板栗和香芋的粉甜中和了肉的油膩,糯米軟糯不粘牙,每一粒都吸足了肉汁,咸淡適中,咽下后嘴里還留著一絲粽葉的甘香。

  ★小店故事 用一只粽子守住老味道

  今年是陸芳梅經營這家傳統粽子店的第十個年頭。從最初在街邊擺攤時的門可羅雀,到如今開店每天的供不應求,這位堅持純手工制作的女店主,用十年時光詮釋了“匠人精神”的真諦。

  陸芳梅是臨桂兩江人,她包粽子的手藝有著深厚的家學淵源。“我從小就看媽媽和外婆包粽子,那些手法就像刻在記憶里一樣。”25歲那年,原本經營火鍋店的她,看到母親的粽子攤生意日漸紅火,便毅然決定回來繼承這門家傳手藝。

  “剛開始學的時候,媽媽要求特別嚴格。”陸芳梅回憶道,從選米、泡米到腌肉、包粽子,每個環節都要反復練習。“糯米要選顆粒飽滿的,五花肉必須是三層肥瘦相間的,粽葉得用新鮮的,就連捆扎的力道都有講究——太松米會散,太緊又影響入味。”這些看似簡單的細節,往往需要數十次練習才能掌握。

  談到自家粽子的特色,陸芳梅自豪地說:“那就是一個‘鮮’字。”由于父親曾從事豬肉生意,她對豬肉選材格外挑剔。除了原料鮮,她和母親還創新性地在餡料中加入槐米和黃梔子,不僅賦予粽子獨特的槐花清香,還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養生功效。

  創業初期并非一帆風順。“剛開始很多人不理解,覺得手工粽子和機器包的沒什么區別。”陸芳梅笑道,“后來我干脆在店門口現包現做,讓大家親眼看著一個個粽子是怎么包出來的,一直到現在我們仍堅持用傳統糯米草捆扎,保留著最質樸的工藝。”這份真誠打動了顧客,漸漸地,嘗過的人都成了回頭客。

  如今,這家小店已經成為社區的一張美食名片。除了附近居民,不少餐飲店也慕名前來訂購,更有食客專程從市區驅車前來。談及未來,陸芳梅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希望能把這份傳統手藝傳承下去,將來建個粽子工廠打造一個品牌,讓更多人嘗到地道的家鄉味道。”

  記者劉琪 文/攝


責任編輯:李毅蘭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快去評論吧。
網友評論
0條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