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青獅潭

來源: 桂林晚報 2025-07-07 09:41:28 我來說說 閱讀

一次導航失誤,讓我與青獅潭有了親密接觸。

那天,我帶兒子去靈川縣江頭村的愛蓮家祠參觀。參觀結束,我本來打算原路返回,可開動車子上路后才發現走過的路也不好認。因為騰不出手,所以我叫兒子搜索一下車載導航,找回家的路。不承想,那小子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把我帶上了一條完全陌生的新路。想著地球是圓的,再繞也能回到家,我也懶得停車重導,便循著地圖上的綠色線條一路前行。

圖片

青獅潭(資料圖片)

下午五點半的斜陽,像鎦金似的涂在前擋風玻璃上,有點刺眼。我專注于新路和中控屏的線路,根本沒有工夫看路邊的風景。直至車子轉過一道山彎,一片比擋風玻璃上的陽光還刺眼的金光撞入眼簾,我才放緩車速,抬眼眺望。眼前一個大湖漫向遠方,浩渺的湖面在夕陽的映照下,漾起碎金點點。湖心的小島與遠處的山巒,遠近有致、參差不齊,恰似犬牙交錯,與波光相互映襯,勾勒出一幅現實版的《富春山居圖》。兒子興奮地指著窗外說:“哇,好美的地方!這是哪里?”這個地方我也是第一次來到,不過憑以往的認知,我猜這就是青獅潭水庫了。

被眼前的景色震撼,我將車停下,想懷抱這片山水,或者被它環抱。青獅潭水庫由于去年騰庫維修,加上今年夏天才兩三場大雨,此時的湖水尚未豐盈,湖面到路面還有幾百米的距離。我們沿著別人已經踏出的土路走到水邊,及至跟前,湖水與遠處看的又不一樣了。這水極清,輕輕漾著,透著寒氣,水下褐色的庫底泥清晰可見,宛如絲滑的巧克力,被一層厚厚的玻璃封存。因湖邊沒有遮擋物,我們走在陽光下難免有些熱。兒子按捺不住,小心翼翼地想踩到水里去。就在這時,一位年紀五六十歲的筏工撐著竹筏從湖面悄然而來,他和氣地問我們:“要乘竹筏游湖嗎?”我看了看天色,雖沉醉于眼前美景,但考慮到時間不早,只好婉拒。筏工并未糾纏,臉上依然掛著和善的笑容,閑聊了幾句后,便又撐著竹筏,無聲地朝著金色而廣袤的湖心劃去。

婉拒了筏工,我還阻止了兒子再次戲水的嘗試,因為清澈的水反而容易讓人忽視它的深淺,我擔心他不小心踩空掉進去。我們沿著湖邊走了一小段,兒子被曬得有點蔫,加之既不得坐竹筏又不能玩水,他的情緒有些低落,我只好決定先返程。

回到馬路邊,我舉目四望,只見青獅潭靜靜地躺在群山的臂彎里。岸邊的景色層次分明,去年的水位線宛如一條天然的分界線:水位線以下,大片土地裸露著,長著些低矮的雜草。水位線以上,農民的果園和田地錯落分布。柑橘園里,果樹郁郁蔥蔥,樹葉泛著油亮的光澤,像被精心打過一層蠟;稻田里灌滿了水,卻還未插秧,平整如鏡的水面倒映著藍天白云,偶爾有一兩只白鷺從雜林的樹梢上翩然而至,優雅地降落在水田中,弓著脖子尋覓著水中的小生物。再往上,就是我們腳下的柏油路。這條路將路下方的農作物與路上方的原始植被分開,但不生硬,與水庫的水位線似平行又不完全平行地伸向遠方。恕我詞窮,目光所及,除了借用《桃花源記》中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來描述比較貼切外,再想不出什么合適的語言。

圖片

青獅潭畔的紫云英(資料圖片)

駕車重新起程,后視鏡中,青獅潭的身影漸漸變小,直至消失。但那片金色的湖面、遠處的山巒、悠然的竹筏,卻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浮現——我對青獅潭竟有些留戀起來。還好,武陵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的遺憾,我將不會重演,因為這處迷人的風景不但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而且我在離開前,還用手機做了定位,這種方法比武陵人的科學、精準。

青獅潭,我還會再來的。

來源丨桂林日報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責任編輯:申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