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險】做公益也能被騙?警惕新型刷單騙局!

來源: 建行桂林分行 2023-03-13 09:54:35 我來說說 閱讀 15992

  近年來不法分子借助電信、微信、網絡等方式實施詐騙犯罪,案件呈高發態勢,詐騙手法不斷翻新,令人防不勝防,給人民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威脅。讓我們通過真實案例來看看詐騙分子是如何實施詐騙的。

  【典型案例】

  2023年2月,銀行網點接到一對公客戶反映,其對公賬戶近期不斷收到多筆來路不明的3元-100元小金額的入賬,疑似有詐騙資金轉賬。銀行通過與其中一位轉賬客戶小陳聯系,得知小陳在家刷短視頻時,被拉進了一個號稱“愛心無憂天使”群。對于群里的一些關于愛心捐款返利的說辭和套路,一開始她不是很相信。群里的工作人員告訴小陳:他們是正規機構,轉賬是直接轉到某某醫學院對公賬號里的。小陳開始半信半疑,隨后試著按照要求向“某某醫學院”轉賬3.8元后,很快就收到了對方的返還款。接下來,小陳又向該對公賬戶轉賬100元,很快又收到了返還款和返利??吹竭B續兩次成功返利,小陳徹底相信對方不是騙子,繼續按要求向對方提供的私人賬號轉賬2000元,之后就再也沒收到對方的返還款和返利。接到銀行工作人員的電話后,小陳才恍然大悟,在銀行的規勸下刪除了對方的微信、電話等聯系方式,下載安裝國家反詐APP,避免遭受更大的經濟損失。

  【案例分析】

  近期有犯罪分子利用慈善的名義,以做任務、獲返利的方式進行詐騙。首先,騙子會打著既能公益捐贈又能返利返傭金的名義做廣告,待與受害人建立聯系后,會向受害人發送對公單位賬號。這個賬號是騙子提前在官方正規網站上獲取的真實賬號。騙子會要求受害人捐贈3.8元到100元不等的小額本金,并且給予及時返利。受害人看到能夠及時返利,并且能夠從網絡上查詢到這些單位的信息,便信以為真。騙子帶受害人做完幾單試水后,便會以任務升級為借口,要求受害人墊付大額資金進一步參與任務。騙子要求受害人下載指定虛假app,并在該app內進行所謂的捐贈返利,受害人會基于前期建立的信任繼續轉賬做任務,結果當然是無法提現。

  【風險提示】

  生活中不要輕信陌生短信或網絡廣告,不要向陌生人轉錢匯款,更不要被所謂的“愛心機構”或“公益組織”所蒙騙,以公益為名的“刷單返利”、“捐贈返現”,核心仍是“小額返現,大額侵吞”。真正的“公益”不會通過返利來實現,正規公益組織不會進行任何捐贈返現行為,不要輕信權威發布、內部消息等說辭,在未知對方身份情況下,不輕易轉賬匯款,發現被騙,請保存好證據,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稿件來源:建行桂林分行

責任編輯:金玉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快去評論吧。
網友評論
0條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