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市場監管局以臨桂中學為試點,匠心打造“娘心食堂”,通過“責任壓實、科技賦能、情感融入、文化浸潤”多管齊下,壓實學校、供應商、監管三方責任,實現食品安全“零投訴”,樹立“學生開心、家長安心、社會放心”的示范標桿。
01織密源頭管控“責任網”,擰緊食安“安全閥”
督促學校以“清單式”培訓提升責任意識,“手把手”指導規范索證索票、進貨查驗流程,確保食材“來源可溯、質量可查”。推行供應商評價退出機制,量化考核食品質量、配送時效,對連續兩次評分低于80分的供應商“一票否決”,驅動學校與供應商共筑食品安全防線,實現食材質量“零風險”、來源追溯“全透明”。
02搭建智慧監管“防護盾”,守護舌尖 “安全線”
市場監管部門緊盯三防設施、人員管理等關鍵環節,指導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制度,“查臺賬、驗留樣、盯細節”三措并舉。聯合教育部門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AI”建設,借助遠程監控、AI 抓拍、數據分析推行非現場監管,打破傳統監管時空限制,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監管,提升監管效能,全方位織密食安防護網。
03打造暖心服務“加油站”,傳遞食安“溫度感”
食堂每日公示食材、菜品價格,以米粉2.5 元、素菜1.2 元等親民價,做到“品質不降、分量不減、溫暖加倍”。優先招聘在讀學生家長,“媽媽”員工用心做菜、用愛關懷、微笑服務,每日供應70余道葷素搭配菜品,將食堂視為學生成長的幸福加油站,廣受學生和家長好評。
04開辟制止浪費“新陣地”,厚植文明用餐“新風尚”
學校策劃“糧行天下”食堂桌牌創作活動,征集遴選了學生設計創作的150件作品,融合溫馨提示、卡通漫畫、古詩詞等元素制作食堂桌牌,有序擺放在餐廳內,構建了沉浸式節糧教育場景。每日就餐時段,這些承載著文化創意的桌牌無聲傳遞著節約理念,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箴言潤澤心田,使“光盤行動”成為校園新風尚。
文:周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