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遼寧大連的鄭女士
在社交平臺分享了“曬手掌”視頻后
引發了大家對肝健康的關注
圖源:微博熱搜
有網友留言提醒:
“手掌有點像‘肝掌’
不開玩笑
趕緊去查查肝功能”
于是
鄭女士半信半疑去了醫院
沒想到真檢查出
脂肪肝、肝硬化等問題!
手掌發紅充血被診斷“肝掌”
從鄭女士曬出的視頻中可以看出,她的手掌有明顯的發紅充血現象。
圖源:微博截圖
醫生表示,如果肝臟出現慢性病變,無論是脂肪肝、乙肝或是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手掌有可能出現明顯的變化,醫學上稱之為“肝掌”,主要表現為手掌兩側的大小魚際部位發紅、充血。
肝掌的形成與肝臟功能受損后體內激素代謝紊亂有關,當肝功能受到損傷,肝功能減退后,體內的雌激素無法正常代謝,導致其在體內堆積,從而引發小動脈擴張,導致手掌充血。
注意:出現肝掌的人不一定都有肝病,不少健康人也有肝掌。此外,以紅細胞增多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患者皮膚呈紅紫色,容易被錯誤認為肝掌。
所以對于有肝掌者,不能盲目慌張地認為自己有肝病,應由醫生檢查后判斷。
出現這些信號警惕肝臟有問題
醫生提醒,除肝掌外,蜘蛛痣也是肝病患者的常見表現。蜘蛛痣常常會出現在胸部、面部和上肢,類似蜘蛛網狀的小動脈擴張,用手按壓會暫時消失,松手后恢復。
日常生活中,以下癥狀或是肝功能受損的早期信號,需要引起重視:
1.出現乏力、食欲不振的癥狀,特別是對油膩食物的厭惡感。
2.如膽紅素升高,或伴有鞏膜、皮膚等發黃,小便顏色變深呈濃茶色。
3.一旦肝病進入晚期,還可能出現腹水、消化道出血(大便發黑)等癥狀,甚至有可能發展為肝癌。
肝臟是個“啞巴器官”,早期往往不會有明顯疼痛癥狀,但如果感覺右上腹疼痛不適,特別是有慢性肝病史的患者,應及時排查肝癌等嚴重疾病。
做好這5件事
保護肝臟
1別熬夜
肝臟通常在晚上11點開始進行排毒和修復。如果引起肝臟血流相對不足,已受損的肝細胞難以恢復甚至加劇惡化。
2戒煙戒酒,良好飲食
煙草、煙霧中的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后,需要在肝臟中解毒,這樣就加重了肝臟的負擔。
酒中的乙醇要在肝臟中進行代謝,長期過量飲酒甚至會導致酒精性肝炎。
避免吃肥肉、炸雞、咸菜等高糖高油高鹽的食物,以減輕肝臟代謝的負擔?!疤怯突旌衔铩惫倘豢煽?,一旦長期進食則勢必會導致脂肪貯存在肝臟,出現肝臟的脂肪變性,甚至進展為肝硬化。
3不要亂吃藥
大多數的藥物通過肝臟代謝,會對肝臟產生毒性作用,可能引起藥物性肝損傷。因此,我們在用藥時要注意謹遵醫囑,避免自己錯誤的用藥。
4定期體檢
肝炎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太兇險,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才是最好的辦法。
5接種疫苗
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和乙肝引起的肝癌,是最經濟有效的護肝方法。接種甲肝疫苗和戊肝疫苗可預防甲肝和戊肝。
俗話說
“肝養好,病不擾”
讓我們一起行動
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守護肝臟健康
來源:廣西疾控、極目新聞、廣東疾控、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